“青春知行团”三下乡:播撒非遗种子 守护文化根脉
在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河中,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璀璨的瑰宝,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记忆与精神根脉。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,7月8日,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“青春知行团”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重庆市江津区贾嗣镇,开展“妙笔勾脸谱,夏意染童心”“古法新传,纸韵传承”两项非遗体验活动,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,为暑期生活注入文化底色。
“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,红脸的关公战长沙……”活动现场,稚嫩的童声伴着经典旋律响起,拉开了京剧脸谱体验活动的序幕。实践队员以京剧脸谱的历史渊源为切入点,生动讲解不同色彩脸谱背后的人物性格——红脸代表忠义,白脸象征奸诈,黑脸寓意刚直,帮助孩子们深入理解脸谱艺术的文化内涵。
随后,实践队员为孩子们分发脸谱胚子、画笔、颜料等工具,指导他们绘制专属脸谱。孩子们发挥想象,用色彩勾勒线条,在创作中激发艺术创造力与色彩感知力。一张张独具个性的脸谱成品,不仅是孩子们动手能力的展现,更成为他们亲近国粹、认同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,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。
在“古法新传,纸韵传承”活动中,实践队员以“连接古今”为理念,通过一堂沉浸式古法造纸课,让孩子们触摸千年文明的温度。
“沤料、冲洗、蒸煮、捣料、抄纸、分纸、晒纸……”队员们借助视频、图片等资料,详细介绍造纸术的发展历程与传统工艺,讲述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历史故事,让孩子们感受古代发明家的智慧。
实践环节中,孩子们在队员的指导下亲手参与造纸:将纸浆均匀铺在抄纸帘上,轻轻晃动成型,再小心取下晾晒。揉、捞、压、晒的过程中,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传统技艺,更体会到“精益求精”的工匠精神与“慢工出细活”的文化底蕴,让千年技艺以可触可感的方式融入成长记忆。
此次活动以青春力量激活非遗传承,通过趣味体验让京剧脸谱、古法造纸等传统文化走进青少年生活。正如实践队员所言,守护文化根脉需要代代接力,希望这些非遗种子能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,让中华文脉在时光流转中永葆活力。